“三農”為主題的一號文件
文章來源 : 青島中天
發布時間 : 2015/09/18
瀏覽量:次
自2004年以來,歷年中央一號文件均以“三農”為主題,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和農業生產的發展。盡管過去十年我國糧食產量實現十連增,但農產品供需矛 盾,耕地、水資源污染、食品安全等問題也接踵而至,農業發展的可持續性面臨挑戰。為實現農業現代化,確保主要農產品生產穩定發展,打造高效生態的現代農業 體系迫在眉睫。預計“發展生態友好型農業,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”將成為2014年一號文件重點。在農業土壤污染上,化肥是主要的污染源。《國家中長期科 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(2006—2020年)》已經將新型環保肥料發展列入農業領域優先主題,新型化肥有可能成為2014年一號文件力挺生態農業的重要 組成部分。
土壤污染觸目驚心
當前,我國農業和農村生態系統很脆弱,除了水土流失、土地退化、農業生物多樣性降低、自然災害頻繁之外,化肥農藥的過量使用和不當使用,導致土壤污染相當嚴重。
中國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檢測到的調查數據顯示,目前中國已有大半的地區氮肥平均施用 量超過國際公認的上限225千克/公頃。與過量施肥伴生的就是盲目施肥、濫施肥,導致化肥利用率低。中國化肥利用率只有30%,遠低于西方發達國家40% 以上的水平。河南省農業廳一項調查表明,該省每年施用的300多萬噸化肥中,只有1/3被農作物吸收。
大部分化肥流失造成了環境污染。中國農科院在北方5個省20個縣集約化蔬菜種植區的調 查顯示,在800多個調查點中,50%的地下水硝酸鹽含量因過量用氮而超標。該院預測,至2015年,中國除江西、山西之外的中部和東南部省份,均將因為 過量用氮而成為地下水硝酸鹽含量超標的潛在高風險區。
據悉,過度使用化肥是為了追求作物產量。糧食要高產,必須吸收足夠的營養。而中國的土壤偏瘦,必須補充外來養分,化肥是最直接的補充方式。如果減少化肥使用,中國糧食必然減產,對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造成威脅。
與此同時,農藥的濫用程度也到了臨界點。數據顯示,我國農藥使用量達130萬噸,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.5倍。據測算,每年大量使用的農藥僅有0.1%左右可以作用于目標病蟲,99.9%的農藥則進入生態系統,造成大量土壤重金屬、激素的有機污染。
雖然生物農藥對人物副作用小,但是殺蟲效果不如化學農藥,而且價格較貴。舉例來說,500毫升生物農藥可能上百元,而化學農藥可能就十幾元,因此生物農藥難以推廣。
分析人士指出,中國人多地少,為了追求高產,農作方式追求充分使用養料,多鋤多耕,造成土壤潛在的養分過度釋放,與地球同緯度的其他地區相比,中國土壤的營養明顯偏瘦。土地營養越瘦,人們會施加更多的肥料,噴灑更多的農藥防蟲,形成惡性循環。
受此影響, 我國土壤污染日趨加劇,呈現新老污染物并存、無機有機污染混合的局面,防治形勢十分嚴峻。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研究員侯彥林指出,一項針對30多年來 近5000篇中文論文的統計數據表明,礦山周邊、工廠周邊、城鎮周邊、高速路兩側、公園等經濟活動和人活動密集的區域,土壤幾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,并 且經濟越發達,污染越嚴重,南方比北方嚴重。中國工程院院士、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羅錫文也曾公開指出,有調查顯示,我國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已達 2000萬公頃,占全國總耕地面積的1/6。
新型化肥成未來政策著力點
慶幸的是,新型肥料正慢慢成為肥料行業發展的趨勢,在國內迎來全面發展的最佳機遇期,有望改善土壤污染、發展可持續發展新型農業。
新型肥料是有別于傳統常規的肥料,能夠直接或間接地為作物提供必需的營養成分,調節土 壤酸堿度、改良土壤結構、改善土壤理化性質、生物化學性質,調節或改善作物的生長機制,改善肥料品質和性質或能提高肥料的利用。憑借上述優點,新型肥料受 到農業從業人員的喜愛和歡迎,在我國發展前景廣闊。
政策利好也對新型化肥的發展帶來支持。《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(2006-2020年)》已經將新型環保肥料發展列入農業領域優先主題,預計相關部門將持續對該領域重點關注,促使環境友好型化肥在我國全面發展。
與此同時,隨著我國對食品安全的日益關注,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追求以及對現代化高效低能耗農業的要求,使得新型化肥快速發展成為一種必然。
尚普咨詢發布的《2013-2017年中國其他肥料市場分析調查報告》指出,新型化肥 在我國具有重要的發展意義,它已經不再是一種產品的簡單使用,而是開始改變中國農業的生產模式,其高效化、長效化、復合化的優點將支撐行業的快速發展。新 型化肥中國式道路正在開啟,在我國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。
在2012年7月27日-29日召開的“第四屆全國新型肥料學術研討會”上,與會代表 曾深入研討了中國新型肥料發展的若干問題。其中,山東省土肥站站長高瑞杰在報告中指出,伴隨種植結構調整和生態農業的迅速發展,肥料研制將從只注重養分含 量轉為關注養分、配比和助劑的協調發展。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理事長曾憲成認為,含腐植酸的新型肥料應用前景廣闊。南京農大資環學院教授徐陽春認為,具有抗 病、抗逆特性的生物肥料在提高農作物抗病、抗逆性方面效果顯著。
分析人士指出,中國以占世界9%的耕地用去了世界1/3的化肥,單位面積用量是世界平 均水平的3.7倍,而每公斤養分所增產的糧食卻不及世界的1/2,且肥料的消費仍呈上升趨勢。每年有超過50億噸的有機廢棄物不能很好利用,環境與生態壓 力很大。所以,依靠技術加強新型肥料的研發與推廣,是保障糧食安全、提高肥料利用率、減低環境風險的重要途徑。為適應中國農業由傳統加速向現代轉化,一批 大中型企業將在新型肥料研制中承擔重任。
我國目前新型化肥正處于發展階段,仍有很大上升空間。相關數據顯示,目前全國從事各類 新型肥料生產的企業已超過2000家,占全國肥料生產企業總數1/4。新型肥料產業資產規模約為500億元,新型肥料產業的總產出每年約為164億元,產 品正在向著高效、增值、多功能、生態環保的方向發展。隨著新型化肥的逐漸升溫,越來越多的企業將進入該行業,分享巨大的市場蛋糕。